“干部敢于担当作为,这既是政治品格,也是从政本分”。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、在基层治理的网格里、在服务群众的窗口前,担当作为从来不是抽象的口号,而是基层党员干部脚下的泥土、手中的实事。作为离群众最近的“政策执行者”,我们的担当成色,直接关系着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分量,当以“三心”筑牢担当之基,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不凡业绩。 以“为民初心”锚定担当方向。基层工作千头万绪,关键始终是“人”。曾在社区走访时,独居老人一句“办事不用跑断腿,干部上门解难题”的感慨,让我深刻明白:担当不是“自弹自唱”,而是“群众需要什么,我们就干什么”。无论是帮农户协调滞销的农产品、为小微企业解读扶持政策,还是化解邻里间的矛盾纠纷,每一件“小事”都是群众心中的“大事”。基层党员干部要始终把群众的“急难愁盼”放在心上,把“群众满意”作为检验担当的标尺,让担当的每一步都踩在群众需求的点子上。 以“攻坚决心”破解担当难题。基层是政策落地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也是矛盾问题的“集中地”。面对老旧小区改造中的利益协调、征地拆迁中的政策宣讲、防汛防疫中的连续作战,推诿逃避只会让问题“积少成多”,敢于亮剑才能打开工作新局面。基层干部的勇于担当,就是在“硬骨头”面前不打退堂鼓,在“老大难”问题前不绕圈子,用“啃下来”的韧劲,把难题变成群众看得见的“成绩单”。 以“务实恒心”锤炼担当本领。担当不是“蛮干硬上”,而是“善作善成”。基层工作专业性强、情况复杂,没有过硬本领,再足的干劲也可能“事倍功半”。我们既要主动学习乡村振兴、基层治理等政策知识,成为“政策通”;也要深入田间地头、街头巷尾,摸清辖区的“家底”,成为“活字典”。基层干部的勇于担当,既有“想干事”的热情,更有“会干事”的能力,在实践中不断提升为民服务的本领,才能把好事办好、实事办实。 基层舞台不大,却连着千家万户;基层党员干部职位不高,却承载着群众期盼。唯有以初心守底线、以决心破难题、以恒心强本领,才能在基层岗位上干事担事,干出实绩,用自己的“辛苦指数”换取群众的“幸福指数”。 |